设为首页 | 了解平台 | 用户反馈欢迎来到言必信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今天是
2017年中国专利授权分布图:粤苏浙领跑

2018-04-27

导读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深圳、上海处于绝对的领先优势,广州、杭州和成都位于第二梯队;高校 方面,浙大、哈工大 和清华领先。

知识产权 日益成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专利 数量也成为衡量地方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4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日前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 国家知识产权局 获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7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1万件,同比增长12.5%,排名跃居全球第二。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根据上述报告中的地域专利授权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国内专利授权数量区域分化明显,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专利授权数量全国领先,湖北、陕西等高校、科研院所聚集的省份并无明显优势。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深圳、上海处于绝对的领先优势,广州、杭州和成都位于第二梯队;高校方面,浙大、哈工大和清华领先。

经济大省专利授权领先

根据2017年国内省份专利授权年度状况数据表分析,纵观省份区域专利授权的规模来看,呈现三个梯队分布。

第一梯队专利授权量超过10万件以上。这部分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等地。其中广东省以332652件专利授权稳居第一,而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以227187件、213805件的专利授权量位居第二和第三。

第二梯队,即专利授权量过万。报告显示,除了粤浙苏经济大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势头强劲,远远超过国内其他省份地区以外,上海市和福建、四川、安徽、河南等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人口大省也在带头跟进,其中上海、福建和四川分别以72806件、68304件、64006件的数量在第二梯队领先。

第三梯队专利授权量均没有过万。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甘肃、宁夏、海南等地,其中内蒙古和海南分别拥有6271件、2133件专利授权, 跟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各省市专利数量对比,大致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区域分化明显,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

在第二梯队中,高校科研院所扎堆的湖北省和陕西省表现并不突出,其中湖北的专利授权数量为46369件,陕西为34554件,其中,湖北排在安徽和河南后面,陕西的数据只有福建的一半。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北京是传统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科研院校和科技企业扎堆,专利数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而广东、江苏和浙江遥遥领先的原因,则与当地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不无关系,地方创新型企业较多。

2017年全国专利授权量前十的企业中,有四家是总部位于广东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格力和广东欧珀移动通信。

2017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中,企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63.3%和66.4%,较2016年提高1.6和0.9个百分点;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达到70.9%,较2016年提升3.4个百分点。可见地方专利数量情况,跟地方企业的创新活跃度关系密切。

副省级城市中深圳领先

根据2017年国内部分副省级城市专利授权年度状况数据分析可见,经济特区深圳一家独大,在2017年一年内手握94292件专利授权量,超过国内诸多省份。紧随其后的是广州、杭州和成都三个副省级城市,分别掌握60270件、42311件、41091件专利授权。宁波、南京、武汉和西安等地均超过25000件专利授权量。

从城市分布来看,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前的七个城市均为南方城市,第八名为西安。东北的四个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表现整体落后。

其中,除哈尔滨在2017年内达到了12117件专利授权量以外,沈阳、大连、长春三地的专利授权均没有过万,其中沈阳拥有9891件专利授权量,长春拥有8189件专利授权量,大连拥有7768件专利授权量。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深圳依旧是仅次于北京的全国企业创新创业的中心,广州次之,杭州和成都成为二线城市中创新活力最强的城市。长三角的南京和宁波也表现不俗,而高校扎堆的武汉和西安,还应努力发挥自身科研实力优势,提高地方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特别是应该鼓励地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其中以表现较好的二线城市杭州为例,杭州先后出台了《杭州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杭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办法》《杭州市专利保险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成都也于2018年开始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改革、护航发展、创造提质、运用创新、环境优化等五大工程,启动成都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浙大、哈工大、清华居三甲

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据前十位的高校中,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以1951件、1576件、1506件专利授权名列前茅。

其余的几所专利授权前十的高校分别是:东南大学1452件、电子科技大学1186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48件、华南理工大学1146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110件、上海交通大学1087件以及吉林大学1045件。

事实上,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三所高校在有效专利和专利授权方面长期领先其它理工科类高校。

近几年来,浙大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直处在全国前列。媒体公开报道称,浙大不仅学科实力厚实,人才、资金储备过硬,而且还积极推进课程相关设置的规划,比如学校专门设置了“专利申请”“专利撰写”等课程,加强学生系统掌握专利申请的流程和技巧的能力。浙大官网上也看到系列关于“如何申请专利”的讲座培训。

哈工大的专利申请和授权紧随其后。资料显示,哈工大以“专利强校”为目标,设立了校领导主体责任制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并通过引入专利“成本”申请和授权后补助激励模式,以引导高新技术成果专利化,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引导资金由“申请资助”转向“运营资助”,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质有效的专利保有量。

2018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中显示,对于在回答专利运用中有关专利转化的最大障碍时,有58%的高校认为“缺乏技术转移的专业队伍”;39.9%的高校认为“专业技术水较低”;38.2%的高校认为“专业技术产业化经费不足”;24.9%的高校认为“发明人(教师或员工)积极性差”。同时数据中还显示,在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成果申请专利比例上,科研单位要比全国各大高校略高。

“技术不够”、“经费不足”、“积极性差”成了阻碍高校专利创新的三大因素。而这三大因素也正是科研单位与高校的区分。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高校专利发明是金矿,应该完善产权转化的政策体系,通过产学研的紧密集合提高研究人员的收益和积极性,也能提高专利的效益,加强高校与中介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推进高校专利成果的转化。建立企业和高校技术进步共同利益分配及保护机制,从政策层面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实现利益共享。


知产解读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言必信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8 言必信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保留所有版权 鲁ICP备18005408号-1